歷史上有沒有人從印鈔廠里偷錢,而且成功偷出來的?
1987年7月9日,警察逮捕了一個叫張德康的人,罪名是:偷錢,而且偷的是印鈔廠的錢,很快,張德康被判了死刑。
這到底怎么回事呢?
事情要從1985年11月25日說起,廣東省潮州市人民銀行的職工,在點從國庫取出來的錢時,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個大問題,少了一包五元的鈔票,多了一包“封包紙”。
這讓銀行職工直接傻眼了,很明顯,有人實施了掉包之計。
到底是誰干的?一時之間無法找出元兇。
這事僅僅過去半年,在1986年的7月10日,中國工商銀行惠陽分行從國庫提取的錢箱,也出了大問題了,里面有一大包錢幣被人調(diào)了包。
事情還沒完,在1987年的4月3日,農(nóng)業(yè)銀行吉林農(nóng)安縣支行,從國庫取出來的錢也被人調(diào)包了。
三次事件,都是從國庫取出來的錢除了問題。
那么,問題只會出在兩個環(huán)節(jié)了:一是運鈔途中出了問題,二是從印鈔廠出廠時出了問題。
從運輸情況看,運輸環(huán)節(jié)比較縝密,而且人數(shù)不止一個,非常難以調(diào)包。
而在印鈔廠,曾經(jīng)的監(jiān)控手段比較落后,會有疏漏的時候。
因此,公安機關(guān)把重點放在了上海印鈔廠,原因有這么兩個:
一是調(diào)包用的那種封包紙,確實是上海印鈔廠獨有,絕無分號;二是封錢箱的鉛印,顯示出了那是上海印鈔廠的專用工具留下的。也就是說,有人把錢箱打開后,重新用鉛印封了錢箱。
這兩個原因說明了一切,偷錢賊就是出自上海印鈔廠的,那人到底是誰呢?
消息傳到上海印鈔廠,直接轟動了,廠里開始了第一輪的自我調(diào)查,希望找出偷錢賊,最好是讓那人自首,如此,還可能免于死刑。
但是,上海印鈔廠畢竟不是公安機關(guān),終究沒能把這案子破了。
當警方來到上海印鈔廠后,局面逐漸打開。
1987年7月9日,優(yōu)秀的公安刑偵人員張雷民,通過走訪大量人民群眾,經(jīng)過仔細縝密的分析,把焦點鎖在了“印鈔廠職工張德康”。
為什么是這個人呢?
一個人錢突然多了,是會有變化的,他的消費習慣會改變,采購的物品會增加,人的精神面貌會不一樣。
這個叫張德康的人,從1985年后,好像突然富了,電視機、冰箱、洗衣機、收錄機、照相機、吸塵器,統(tǒng)統(tǒng)買了個全。
不僅如此,此人家里還添置了很多的高檔家具,還有金銀首飾。
到這里基本可以斷定,此人有大問題。
有意思的是,當別人對他家的“暴富”有質(zhì)疑時,他回答道:“岳父死了的時候留下一筆巨款....”這謊言編的實在不高級。
而警察經(jīng)過工作分析,發(fā)現(xiàn),張德康是成品車間的拉車工,工資不高,但熟悉生產(chǎn)操作工業(yè),完全有進出庫房的條件。
到這一步,基本可以確定,張德康是“偷錢賊”莫屬。
逮捕張德康后,經(jīng)過一次次的審訊,最終得出了結(jié)論:
張德康就是利用工作之便,從印鈔廠偷了錢,總計3.5萬元人民幣。
事情一清二楚了,即使張德康沒來得及把錢花完,還剩下一萬七左右,但因為性質(zhì)惡劣,最后被判處了死刑。
這是發(fā)生在國內(nèi)的印鈔廠盜竊案。
其實,在國外,也有印鈔廠員工偷錢的事情。
2005年,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一家印鈔廠,一名員工,竟然利用工作之便盜竊了七十多萬美元巨款。
這簡直讓美國人大吃一驚,吃驚于這員工的膽量,也為了吃驚于管理的漏洞。
牢飯是少不了的。
2018年,印度印鈔廠的一個高級安全員威爾瑪,利用工作之便,盜取了鈔票,同時,利用高級安全員過安檢不用脫鞋、脫衣服的漏洞,每天在鞋子里放很多鈔票,天天堅持,到落網(wǎng)時,竟然前后盜取了900萬盧比,約合人民幣80萬元。
接下來就鋃鐺入獄了。
總而言之,世界范圍內(nèi),一些國家里,還是有一些在印鈔廠盜取鈔票的人,不過,這數(shù)量還是非常之少,而且金額也不會太高。
為什么會如此?
印鈔廠的管理,應(yīng)該是所有工廠當中最嚴格的。
首先,在印鈔廠如果盜取了鈔票,一定是要坐牢的,不管你是盜取了一張,還是一百張,還是一千張,性質(zhì)都一樣,罪大惡極。很多還要被叛死刑。
其次,如今的印鈔工廠里,到處都是監(jiān)控,想要做賊偷錢,那可能分分鐘就被知曉了,除非你不想活了。
第三,雖說是在同一個工廠內(nèi),但是,很多員工根本接觸不到錢幣,只有看的份,而成品車間和庫房的管理,也是嚴格的可怕,這就避免了盜取鈔票出去。
第四,相對而言,印鈔廠職工的工資和福利還是不錯的,這會讓員工的“偷取之心”減弱。
回到開頭,印鈔廠有人偷錢嗎?
有的,但并不多,在各國也都是鳳毛菱角般的存在,而成功盜取鈔票的人,爽了一時,搭進去一生。